欢迎光临上海喆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网站!

扫码加微信

咨询热线

17321051213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诺卡菌属与放线菌属

诺卡菌属与放线菌属

更新时间:2019-05-28  |  点击率:1758

        放线菌(Actinom ycete)是以分裂方式繁殖、常形成分枝状无隔营养菌丝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多数对人不致病,致病的放线菌可分为含有分枝菌酸和不含分枝菌酸两类:诺卡菌属含有分枝菌酸;放线菌属不含分枝菌酸。

        一、诺卡菌属

        诺卡菌属(Nocard ia )有很多个菌种,广泛分布于土壤中,不属于人体正常菌群。能引起人和动物疾病的主要是星形诺卡菌(N. asteroides)和巴西诺卡菌(N. brasiliensis)。

        (一)生物学特性

        ⒈形态结构 诺卡菌为革兰阳性杆菌,有细长的分枝菌丝,形态与放线菌属相似,但菌丝末端不膨大,在培养早期分枝状菌丝较少,多为球状或杆状;若培养时间延长则可见有丰富的菌丝形成.菌丝呈粗细不等的串珠状。在患者痰、脓液、脑脊液等标本直接涂片中多见纤细的分枝状菌丝。抗酸染色弱阳性,延长脱色时间可失去抗酸性,可与结核分枝杆菌相区别。

        ⒉培养特性诺卡菌为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或沙氏培养基上于电热恒温培养箱内22℃或35℃均可生长。但繁殖速度慢,一般需1周左右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菌落表面干燥、有皱褶或呈颗粒状,可产生橙红色、黄色、绿色等不同色素。星形诺卡菌为黄色或深橙色,表面无白色菌丝,巴西诺卡菌菌落表面有白色菌丝生长。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小、凸起、呈白色。诺卡菌在液体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膜,下部液体澄清。

        ⒊生化反应触酶阳性,分解葡萄糖,大部分菌种水解七叶苷、尿酶和硝酸盐还原阳性。

        (二)临床意义

        诺卡菌属多引起外源性感染,星形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症状类似肺结核,易通过血行播散,引起脑脓肿、腹膜炎等。若经皮肤创伤感染,可侵入皮下组织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形成瘘管。从瘘管中流出的脓液可见小的色素颗粒,为诺卡菌的菌落。巴西诺卡菌可因外伤侵入皮下组织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表现为脓肿和多发性瘘管,好发于足、腿部,称为足分枝菌病(mycetoma)。

        (三)微生物学检验

        ⒈标本采集采集组织渗出液、痰液、脓液等。

        ⒉直接显微镜检查寻找标本中的色素颗粒,置于载玻片上压碎,进行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镜检可见有革兰阳性(有时染色性不定)纤细的菌丝体和长杆菌,抗酸染色呈弱抗酸性若在脑脊液或痰液中发现抗酸性的长杆菌,应注意与结核分枝杆菌相鉴别。

        ⒊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和血琼脂平板上,电热恒温培养箱35℃培养2~4天后可见有黄色、橙色或红色的菌落。星形诺卡菌MAX高生长温度可达45℃,为本菌鉴定要点之一。

        ⒋鉴定根据菌体形态、菌落特征,进一步作生化反应鉴定。星形诺卡菌与巴西诺卡菌的主要鉴别要点:巴西诺卡菌能液化明胶、分解酪氨酸和胨化牛乳,星形诺卡菌均为阴性,星形诺卡菌45℃可以生长,巴西诺卡菌45℃不生长。

        二、放线菌属

        放线菌属(Actinomyces)是寄居在人和动物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中的正常菌群。临床常见的有衣氏放线菌(A.israelii),黏性放线菌(A.viscosus )、内氏放线菌(A.naesluizdii)和溶齿放线菌(A. odontol yticus)等。其中对人致病性较强的主要为衣氏放线菌。牛放线菌(A. bovis)主要引起牛的放线菌病。放线菌多引起内源性感染,一般不在人群及人与动物间传播。

        (一)生物学特性

        ⒈形态结构放线菌为直或略弯曲的杆菌,具有多形性,宽可不足1 um,长可达10~50um或更长。有分枝的丝状体是放线菌属的重要特征,菌丝断裂形成长短不一的杆状,偶见球杆状或细胞末端膨大的菌体,可单个、成对、呈短链或小团状排列。为革兰阳性,但着色不规则,可呈珠状或条纹状。无抗酸性,不产生胞子。在脓液标本中菌丝缠绕成团,形成“硫黄颗粒”(sulfur granule),它是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

        ⒉培养特性放线菌培养比较困难,厌氧或兼性厌氧,多数菌种在厌氧环境生长更好。二氧化碳可促进其生长。在厌氧血琼脂平板上,37℃培养3~7天后可形成中等大小、光滑或粗糙两种类型的菌落。①光滑型菌落:圆形、白色、不透明、有光泽的菌落,个别菌种从厌氧环境移至大气中可出现红色菌落。②粗糙型菌落:如脑回状、臼齿形,或面包屑样,菌落粘连紧,不易挑起,或易碎。衣氏放线菌在牛心脑浸液琼脂培养基上,37℃厌氧培养18~24天,形成微型菌落,菌落直径为0.03~0.06 mm,显微镜观察可见菌落由长短不等的蛛网状菌丝构成,称为蛛网状菌落,继续培养7~14天后,菌落直径达0.5~3 mm,呈圆形,白色或灰白色,不溶血,无气中菌丝,呈臼齿型、面包屑样菌落,黏于琼脂表面,不易挑起和乳化。

        ⒊生化反应能分解葡萄糖、乳糖、蔗糖、甘露醇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水解七叶苷,不水解淀粉,触酶阴性。牛放线菌与衣氏放线菌的不同之处是水解淀粉,不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二)临床意义

        放线菌常存在干正常人口腔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当机体抵抗力减弱、口腔卫生不良、拔牙或外伤时可引起内源性感染,导致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若无继发感染大多呈慢性无痛性过程,并常伴有多发性瘘管形成,排出“硫黄颗粒”是其特征,称为放线菌病。

        放线菌感染可涉及多种组织器官,如面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感染,其中以面颈部感染MAX常见,大多近期有口腔炎、拔牙史或下领骨骨折后颈面部肿胀等,不断产生新结节、多发性脓肿和形成瘘管。胸部感染常有吸入史,也可由颈面部感染通过血行传播,开始在肺部形成病灶,损害大多连续蔓延,可扩展到心包、心肌,并能穿破胸膜和胸壁,在体表形成多发性瘘管,排出脓液。

        (三)微生物学检验

        ⒈标本采集采集局部病灶组织、窦道及瘘管脓液、痰液等,仔细寻找肉眼可见的“硫黄颗粒”。

        ⒉直接显微镜检查将“硫黄颗粒”制成压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有放射状排列的棒状或长丝状菌体,边缘有透明发亮的棒状菌鞘,呈菊花状。用革兰染色可见中央部分菌丝体为革兰阳性,分枝状菌丝排列不规则,四周放射状的肥大菌鞘可呈革兰阴性。脓液涂片中内氏放线菌显微镜下形态特征。  

        ⒊分离培养标本接种于厌氧血琼脂平板、牛心脑浸液琼脂培养基,置于厌氧培养箱、37℃培养。

企业地址
上海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瑞庆路528号)
企业邮箱
xuxinxin@zhetu.com
手机
17321051213
电话
4000010304

版权所有©2024上海喆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4016230号-5    管理登陆    sitemap.xml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