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厌氧培养箱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厌氧培养箱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更新时间:2025-09-24 | 点击率:174
厌氧培养箱的核心工作原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去除箱内氧气并维持厌氧环境,从而满足厌氧菌的生长需求,主要用于微生物实验室中厌氧菌的培养、研究与鉴定。厌氧培养箱的工作流程围绕 “除氧 - 控氧 - 保氧” 三个核心步骤展开,确保箱内氧气浓度稳定在 0.1% 以下。
- 除氧阶段:通过两种主流方式实现。一是物理置换法,先抽真空降低箱内气压,再充入氮气、氢气等惰性或还原性气体,反复 2-3 次稀释氧气;二是化学除氧法,箱内设置装有钯催化剂的除氧器,氢气与残留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彻底消除氧气。
- 环境调控阶段:配备传感器实时监测箱内氧气、温度、湿度。温度通过加热模块维持在 35-37℃(适配多数微生物生长),湿度则通过加湿器控制在 90% 左右,同时通过气体循环系统保持箱内环境均匀。
- 维持阶段:箱门采用密封结构,且每次开关后会自动启动补氮或除氧程序,防止外界氧气进入,持续维持厌氧环境。
厌氧培养箱是微生物领域的关键设备,核心应用集中在需要严格厌氧条件的场景。
- 临床诊断:用于培养患者体液(如血液、脓液)中的厌氧菌,辅助诊断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 微生物研究:在科研中用于厌氧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及代谢产物分析,例如研究肠道厌氧菌(如双歧杆菌)的生理功能与作用机制。
- 工业生产:在食品、医药等行业中,用于厌氧发酵过程的菌种培养与优化,例如生产酸奶时的乳酸菌培养、抗生素生产中的厌氧菌株培育。